现阶段我国建筑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劳动力短缺,而装配式建筑相较于传统建筑方式具有明显的环保、节能、效率优势,最关键在于能够将建筑工人产业化,极大的拓宽产业劳动力来源。从海外产业发展经验来看,其普及程度非常高,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借鉴,这决定了装配式建筑将成为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在具体应用上,装配式的建筑方式是指在工厂通过标准化的方式生产建筑关键构件和部品部件,在现场再通过装配化的方式进行安装施工、主体施工和装修装饰的同步,从而将建筑生产全过程联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以实现建筑的生产、供给、销售和服务的一体化流程。其主要特点如下:
生产和管理方式发生转变。行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现场手工操作向工厂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转变,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单件定制向大规模定制转变,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发展。而建筑业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在于能够通过产业化平台引入工业化的生产管理方式,令管理方式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提高管理的柔性和效率。
作业效率提升。由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在工厂内完成,因此在施工现场可以快速完成安装,缩短了施工周期,并节约现场的人力。据统计,全装配式项目比传统建造方式节省3/4的工期,装配式施工相对于传统方式也至少可节约一半左右的人力。基于工期缩短比例和现场劳动力节约比例,我国现阶段住宅产业化方式能提高综合效率150%左右。
建筑质量和性能提高。住宅产业化将住宅分解为不同部品,对部品进行工厂加工制造,可控的工厂生产环境能够较好地保证预制构件和部品质量达到标准要求,然后通过现场装配将预制构件和部品组装为建筑实体,减少了传统施工中大量的现场湿作业,能有效地减少避免开裂、渗漏、空鼓、构件及房间尺寸偏差、管线质量问题以及消防安全隐患等质量通病,提高房屋质量。同时,住宅产业化除了能有效地保证房屋质量外,还有利于提升住宅的各种使用性能,弥补传统住宅的性能缺陷。
节能环保。装配式装修作业过程中采用干式施工,施工工地无火、无水、无尘、无味,无需焊割、不用水泥、不搭纱布,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噪声污染、粉尘污染和水污染,建筑垃圾明显少于传统现场浇筑方式。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对代表性的工业化住宅和传统住宅施工过程进行系统的、综合的环境影响评价,测算出单位平米的工业化住宅施工比传统现浇住宅施工降低23%的资源消耗,3%的生态破坏和7%的健康损害。
根据建筑的主要结构构件,装配式建筑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和装配式木结构建筑,三种类型的建筑各有特点。住建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由于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为我国目前主要的装配式建筑,2019年占总装配式建筑面积的65%左右,而装配式钢结构占比约30%,装配式木结构占比约5%。
图1:装配式建筑的三种类型
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住宅新建统计》,截止2015年,日本装配式建筑渗透率仅15%,而且自1986年以来,日本新建的装配式住户占比基本上在15%-20%波动,表面上看日本建筑产业发展步伐基本停滞不前。但实际日本装配式建筑比例数据低,在于统计口径非常严苛,只有建筑物的装配率达到67%以上才能进入统计范围,这一方面是因为按照日本建筑中心对工厂化住宅的认定标准,全套住宅建造过程中的2/3或以上在工厂完成,以及主要结构部分均为工厂生产,并采用装配式工法施工的住宅,才能被认定为预制住宅;另一方面,日本有超过一半比例的房屋为一户建独立住宅,该类住宅主要以木结构为主,这类建筑物由于大量的使用传统建筑方法,难以统计。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明面上的日本装配式建筑渗透率非常低,本质上还是统计口径以及日本建筑结构的差异影响,实际上的渗透率应该达到了85%。
德国作为建筑产业化发展领先的国家,在整个建筑产业化发展中的成熟度非常高。在当今德国在建筑工业化的框架下,基本已看不见传统现浇方式生产的建筑形式,其中,工业建筑和设施等建筑物或钢结构、或复合木结构、或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大框度梁柱构件,以及钢结构或预制混凝土的围护墙板、排水沟渠、隔墙系统、楼板屋顶等;住宅、酒店、办公楼等建筑物主要使用叠合板搭配保温体系,复合多层预制木结构或钢结构梁,钢柱,以及各类材料形式预制楼梯、阳台、平台等;别墅、会所等建筑物主要以轻钢、木结构、预制清水混凝土,结构安全,美观大方;道桥建设以钢结构、预制混凝土结构道路防护栏,以钢结构和预制箱型混凝土为主的桥梁,甚至木结构桥梁。据统计数据,德国多数建筑都是以工业化模板系统现浇混凝土结合钢、木、混凝土、玻璃等预制构件所组成的复合体,泛工业化的概念下,比例已达80%以上。
经历过改革开放40年发展,劳动力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现浇建筑模式的优势逐步消失,建筑产业化需求逐步提升,因此国家也将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业未来重点方向。
自2000年以来就有以万科代表的开发商开始试水,直到2016年,国家正式从政策层面开始向全国推进装配式建筑,陆续出台《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随后,于2017年出台的《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20%以上;从2018年开始,住建部陆续发布了有关于装配式建筑的行业技术标准,规范行业内及各子行业的相关概念和达标要求,推动各地项目的进一步实施。
目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实际渗透率仅10%左右,仍处于很初级水平,但总体来说已过0-1的阶段,开始进入1-N的初级发展阶段,并逐步形成以长三角为核心,向周边地区梯队式扩散发展态势。未来装配式建筑将迎来一个加速向上发展期。
首先,全国装配式建筑正在由点向面快速发展。从各个省市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全国发展的第一梯队属于上海、长沙等地区,特别是上海,装配式建筑比例已经达到63%;第二梯队包括湖南、江西、江苏、浙江、山东、安徽、北京等地,装配式建筑应用比例已经达到10%左右水平,呈现出明显以上海、长沙两个点向周边辐射发展的态势;其余20多个省份尽管发展比例不高,但也都在2017年实现了0的突破。
其次,配套产业链迅速发展,短板得到快速补充。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报告,随着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快速发展和装配式建筑预制率的大幅提升,我国PC构件的销售规模在近几年,特别是2016-2018年得到显著的增长,市场规模分别达到21亿、56亿、148亿。进一步统计2013-2018年我国PC构件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19%,2019-2023年该市场复合增长率预期将保持在65%。
最后,短期成本问题初步解决,长期发展优势明显。国内装配式建筑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成本问题仍然是困扰产业发展的核心。但经过几年时间的培育,成本瓶颈问题有所突破,部分建筑企业的装配式建筑成本已经够做到与传统现浇模式持平甚至更低,未来随着传统人工成本的快速提升以及装配式建筑产业的规模化效应释放,成本优势还会进一步凸显。
围绕装配式建筑的配套产业初步建立、经验复制带来的效率提升、地方政府环保决心明确以及成本问题解决路径显现,都将大力助推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预计2035年我国将全面实现建筑工业化,未来一段时期装配式建筑大有可为。
OFFICIAL ACCOUNTS
公众号
欢迎关注我们的官方公众号
ONLINE MESSAGE
反馈信息
山西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 晋ICP备2022004318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太原 SEO